Thu28
擾人的心悸
擾人的心悸 新竹市嘉心堂中醫診所院長 黃嘉宏
心悸是很常見的一種自覺症狀,通常心跳是感覺不到的,當察覺到胸部或頸部有跳動感就是俗稱的心悸了。古人有分為怔忡或驚悸,其實屬同一類疾病。許久才發作者,倒不必太擔心,若發作太頻繁者,則應就診為要。
心悸常見於心血管疾病、精神病、藥物反應、甲狀腺疾病、貧血、更年期、發燒、驚恐、劇烈運動、、、等。詳細地辨別原因有助於治療方針,一般在辨病與辨證分型下處理,多能有不錯的預後。有時消化系統問題也會導致心中悸或心下悸,這時要仔細地從四診辨別出來。
一般臨床上最常見的中醫辨證分型如下:
一、心陽虛血瘀
多伴隨胸悶、少氣懶言、惡寒肢冷、便溏軟或兼有不消化食物、有些人反而努廁乏力、大便軟細卻難出、面色蒼白、唇舌紫黯、脈沉遲等。這類證型在現代愈來愈常見,推測多與熬夜過勞、怕上火而飲冷過度等有關。中醫會以四逆輩溫化寒氣,陽氣回則症狀消。若伴隨暈眩、接近昏厥、呼吸困難、胸痛等此為急症,則視情況轉介至醫院作相關之治療。
二、心氣陰兩虛
多伴隨胸悶、少氣、汗出、口乾、膚燥、甚或影響睡眠、脈結代不整等。這類證型在很多疾病皆可遇到,諸如內分泌疾患、心肺功能衰弱者、精神壓力大緊繃者、更年期障礙等,中醫多以炙甘草湯加減來雙補氣陰之不足,體能與精神多數能逐漸地緩和穩定下來。
三、心脾血虛
多半隨面色萎黃、頭暈、健忘、失眠、肢麻感、倦怠、少氣、微惡寒、貧血質等。在部分貧血者可見到此類證型,有時雖然沒有貧血,但是症狀表現出血虛特質者,也歸屬此類。中醫多以歸脾湯加減來補心血、益脾氣,但通常需要比較長的時間來調理。
四、水飲上泛
多半隨噁心嘔吐感、食不消化、甚則吐酸水、渴不多飲、飲多則吐、胸悶短氣、難平臥、舌滑涎沫多等。在許多精神緊繃且飲食不節制者多見此類,通常伴隨著強烈的消化不良感,治療應從肝膽脾胃來下手,常見方劑有溫膽湯、平胃散、香砂六君子湯加減。除此之外仍需忌口與放慢生活步調,才能徹底地改善。
心悸多虛實相兼,以虛為主,但又要顧及實的一面。內服中藥調治到症狀緩解後,仍應堅持服藥鞏固一段時間,同時要特別注意保持心情愉快、飲食有節、勞逸有度、著衣保暖等,相信擾人的心悸當可擺脫掉!